【欧时社论】中国官宣六国免签:扩大开放,先行一步;授人玫瑰,手留余香

11月的最后一个周末,在以哈战争的腥风血雨中,在双方为交换人质斤斤计较的苦难里,深受两场平行战争重创、整体陷入阴霾的欧洲大陆,忽然迎来来自中国的一道阳光——那就是中国外交部11月24日的宣布:



“为便利中外人员往来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,中方决定试行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,对法国、德国、意大利、荷兰、西班牙、马来西亚6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实行单方面免签政策。2023年12月1日至2024年11月30日期间,上述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、旅游观光、探亲访友和过境不超过15天,可免办签证入境”。



欧洲国家居六分之五,体现欧洲五国与中国关系良好;中国外长王毅官宣这一措施的时机也十分耐人寻味——与来访的法国外长科隆纳会谈之际。科隆纳会后说,“我的同事王毅,在我访问之际宣布了这个很棒的消息”!凸显即将迎来建交一甲子的中法关系,在中欧关系中的引领作用。



可以预见,所有被“忽然”免签的国家,叫好声一片。



众所周知,一国对另一国的签证制度,历来是体现双方外交关系的标志之一。当欧洲遇到非法移民潮,政府们最先想到的就是以“消减签证数量”为“悬剑”,威慑偷渡客的起始国或中转国。因此,中国对欧洲五国单方面免签,堪称一个没有附加条件的“大礼包”。可以预见,未来试行的一年,只要中欧之间不出现“黑天鹅”事件,大概率这一礼包会持续派发,这无疑为低迷的欧洲经济享受中国大市场开辟一个“快车道”,而从长远看,以“输血”逐渐强化双边交往的造血功能。获免签五国均为欧盟顶流国家,未来中欧关系前景向好,极可期许。



那么,很多欧洲人,包括很多中国人都要问,为何是“现在”?


图片

Pixabay网
首先,疫情延宕数年,中外交往急剧下降,作为“你中有我”的中欧经济某些血流不畅的病灶,都需要某种“速效药”,中国选择先走一步,以“免签”全面扩大对欧主要国家的经贸人文交流,这既是中国“双循环”模式所需,也是欧盟中小企业进入中国市场、助力经济复苏之所急。这也彻底颠覆了前一段关于中国“内循环”是收紧国门乃至“闭关锁国”的话术。中国单方面对欧五国免签,折射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不可逆转的“单方面”意志。



再则,中国外交身段,背后是中国文化。近年,中国大国外交,可以“逢霸硬刚”、“对小不欺”、对友不斤斤计较,劝和始终如一。这才有了“雅万高铁”;有了“沙伊和解”;有了马克龙访华“慷慨直言”;有了“旧金山习拜会”;有了今年进博会创纪录数量的“万邦”参与;有了今天的六国免签......



众所周知,2023年很多中国游客想来欧洲而不得,而这并非欧洲不想让中国人来,而是卡在疫情后欧洲国家在华签证官骤减、签证效率低下这个瓶颈上,巴黎旅游界“殊深扼腕”:这个夏天尽管巴黎不缺游客,却缺了通胀背景下毫不犹豫的中国“买主”。此时此刻,中国不但没有纠结于“赴欧签证难”,反而先行一步,可以说是相当大的一步——授人玫瑰,手留余香。这或许是未来中国游客能更加方便赴欧的拐点?



第三,百闻不如一见。坦率地说,尽管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,经济腾飞,各个领域巨变堪称沧海桑田。但在欧华侨华人都有一个感慨:很多欧洲一般民众不但没有去过中国,而且对中国的印象基本由欧洲媒体所塑造——意识形态语境下的“政治正确”+远离中国现实的事实错误,卷曲于人云亦云的窠臼之中。



免签消息传出两天,欧洲朝野喜出望外,欧洲旅游界、华人旅行社信心大幅提振,组团形成热潮,随着各国航空公司加飞的跟进,相信未来一年,中欧民间交往,将进入大范围的欧洲民众赴华“眼见为实”的新阶段。这有利于未来中欧关系奠定民心相通这块压舱石。



在中国试行欧盟五国免签的一年,堪称中欧关系的大年。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年,中法文旅年与巴黎奥运年。届时,中法交往将风云际会、盛事连连。旅法华侨华人乐观其成,亦将参与其中,共襄盛举。



2024年也是中欧关系发展的关键之年,良好的中欧关系是旅欧华侨华人核心利益所在。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,在两场战争长期化的不利环境下,我们期待欧盟借“五国免签”之东风,投桃报李,展“泱泱大盟”风范,与中国相向而行,主动发力,致力打造变乱交织世界舞台上,不同社会制度大国和合关系的典范之作。



(欧洲时报社论)


发表评论

0 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