买意大利人的货,华商被折腾了几年

 新欧洲侨报编译消息:数年前,Taranto省Manduria市一家华人商场的老板从那不勒斯某批发商那进了一批香水,却因此被检方告上法庭,陷入长达六年的折磨……


事情起源于2017年2月,Manduria税警在一次检查行动中从这家华人商场查获了300多瓶香水。

这些香水“酷似”某名牌香水,经查,实际上是由坎帕尼亚大区一家公司生产的“冒牌货”。

检查过后,44岁的华人老板因涉嫌接赃、售假、商业欺诈等罪名,被追究刑事责任。

2019年,Taranto法院开庭审理此案。根据检察官的指控:涉事华人完全知道这些香水的来源,却仍然进货(接赃)并销售假冒商品——这些足以判处其2年到8年有期徒刑、以及2万欧元罚款。

华人不服,提起上诉。

这起“商业欺诈”的争议点在于:一 这些香水是不是冒牌货?二 华人是否知道香水有冒牌之嫌?

对于前者,辩护律师指出:这些香水不应被视为假冒产品,因为制造商的品牌在包装上以大写字母标示。


其二:华人在进货时,香水公司特向他展示过一份法院令。此前,他们的香水曾被扣押过,但法院以“并非冒牌”将货释放。


鉴于此,辩护律师请求法院将该华人无罪释放。

尽管如此,检方仍要求Taranto法院判处其一年零8个月有期徒刑,并罚款800欧元。日前,法院宣布一审判决结果:本案情况特别,情有可原,判处华人有期徒刑4个半月,并罚款300欧元……

对于这个结果,华人表示或继续上诉,直到彻底还以清白。

应当说,上述华人在进货时具备一定的防假意识。或许这些商品在包装和设计上与名牌相似,因此卷入纠纷,这样的争议并非个案。

案子虽然告一段落,但长达六年的纠缠带给华人多少压力!请律师自不必说,一旦留下犯罪记录,直接殃及商业口碑。即便赢了,也是身心疲惫。

不仅如此,意大利司法机构也为这300瓶香水足足耗费了四年资源。那么,导致这一切的简单粗暴的税警检查,又该谁来负责?

发表评论

0 评论